新闻动态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周光辉教授参加“溯源新思想·从‘后陈经验’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讨会

日期:2023-06-25 点击数: 来源:

6月17日,在“溯源新思想·从‘后陈经验’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讨会上,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农业农村部和省市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知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聚焦“后陈经验”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高端对话与学术交流,深入研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野下“后陈经验”的实践价值。

中国政治学会原副会长、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周光辉在研讨会上发言时表示,全过程民主监督是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路径,“后陈经验”对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具备重要探索意义。

全过程民主监督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

周光辉指出,民主化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民主是一个追求,但民主化是一种有风险的政治实践,从世界民主化进程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道路并不往往能如其所愿,这表明民主化道路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其一,民主化不能简化为选举过程,还有深层的结构、制度变革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其二,民主化的初始条件会影响民主道路的选择;

其三,民主化的成本可能导致国家的脆弱性;

其四,民主化不仅有建设性还有解构性,可能导致主体的分裂。

周光辉教授认为,总结升华“后陈经验”,要深刻理解中国治理的基层难题,深入剖析一个“治村之计”为何能上升为“治国之策”,全面挖掘“后陈经验”对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治理基层难题的主要表现在单一体系对超大规模国家空间的结合,对中国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性国家治理的基层难题。治理的多层级性导致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信息容易发生变异;治理的空间规模大,导致无法用统一的方式处理基层治理难题;治理的规模大,导致自上而下的巡视巡察等监督成本增加。因此,基层极易发生干部失察、权力失范、村务失信、乡村失控等问题,而这些乡村治理遇到的难题是无法用单纯的民主选举的办法去解决的。

全过程民主监督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提炼创新。“后陈经验”实质是创建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核心的基层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实现从“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的转变,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民主监督,从根本上破解基层治理中干部失察、权力失范、村务失序、乡村失控等难题,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层基础,这在中国基层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这个维度上讲,怎么评价“后陈经验”都不为过。

全过程民主监督实现了人民性的价值和有效治理功能的有机结合。“后陈经验”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核心的基层民主监督制度体系通过对村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实现了“村官村民选、村策村民定、村务村民理、村事村民管”,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创新实践,是对吉林省梨树县以“海选”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实践的历史性超越。其意义不仅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基层治理的人民性价值与有效治理功能的有机统一。以民主监督为导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不仅在基层治理保障了人民性的现代性价值的落实,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有效治理功能的有机结合,既实现了人民群众在基层当家作主的愿望,又消解了单纯强调民主选举的负面化后果,这是“后陈经验”对当代中国民主化实践最具有积极性作用的地方。

“后陈经验”对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后陈经验”不仅是有生命力的基层民主治理实践创新,也体现基层民主未来发展方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后陈经验”提供了中国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本。后陈村的民主化实践,是有领导的民主实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基层鲜活实践;后陈村的民主化实践,是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实的改革样本,激活了发展基层民主的内生动力;后陈村的民主化实践,是以治理导向超越选举导向的有序发展基层民主的范本;后陈村的民主化实践,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契合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周光辉教授指出,“后陈经验”提供了源头治理的技术样本;提供了改善民生,同走共富路的典型案例。“后陈经验”在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形成了中国式基层民主道路,在不断完善村务监督体制的进程中,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有效地规范权力,更好地改善民生,更充分地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这对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之幸、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