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会议 > 正文

“新型现代国家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召开

日期:2023-10-22 点击数: 来源:

2023年10月15日下午,“新型现代国家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A307会议室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科学战线》副主编王永平研究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编辑王学礼副教授参与了此次会议。

首先,吉林大学周光辉教授在开幕辞中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期待大家通过深入研讨和持续努力,为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做出贡献。

随后,会议正式进入学术研讨环节。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回顾了政治学学科回复重建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政治学人学术探索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指出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学人的共同使命,新型现代国家概念的提出是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尝试。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推进既是吉林大学学术团队重大问题集体攻关、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成果,也是有待学界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开放性命题,希望政治学人共同努力推进新型现代国家的分层次、分领域、分阶段进行体系化研究。清华大学景跃进教授认为,新型现代国家的概念是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重要概念,应当从这一概念入手建构概念框架和知识体系。同时,学者需要在理论建构中树立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意识,形成理论建构的方法自觉。中山大学肖滨教授从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历程和普遍性问题入手,指出新型现代国家概念的提出为现代国家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但仍需在现代国家的类型比较中厘清新型现代国家的概念内涵,从而进一步实现从概念建构到理论建构的转换。复旦大学的熊易寒教授以民情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入手,指出中国在发展中形成了区别于西方公民社会的影子市民社会,并阐述了这一影子市民社会的典型模式、主要特点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的李立副教授使用了结构-机制叙事与过程事件叙事的分析框架,通过具体事件和关键节点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形成“党指挥枪”的军政关系。

在下半场的学术研讨环节,吉林大学周光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在新型现代国家建设中实现了从“受命于天”到“人民至上”的道德权威转型,“人民”成为了现代中国的最高道德权威,以“人民至上”为重要价值理念也构成了现代中国作为新型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吉林大学彭斌教授从复兴吸纳启蒙的这一命题入手,分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并认为这一命题同时也是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理论范式。吉林大学殷冬水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革命是中国构建新型现代国家的重要路径,毛泽东是研究中国构建新型现代国家的关键人物,革命在锻造新型现代国家的领导力量、塑造国家形态、培育国家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理念、话语、制度、组织体系、技术等全方位转型。吉林大学薛洁教授在时空的维度上阐述了“大一统”的概念,薛洁教授指出,“大一统”既是以文化区分族群边界的地理空间概念,也是确定王朝正统性的政治时间概念。吉林大学王立峰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中国特色党政合署办公的历史演进、属性定位及其运作机理。王立峰教授认为中国政治实践中,党政合署办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它整合了职能相近的党政组织机构,是一种具有“党政复合”属性的新型组织形态。吉林大学龚蔚红教授阐释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中的人民民主理念及实现形式。

最后,周光辉教授本次学术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与会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