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晚,第三届“国家与文明”研习营第三期专题研讨活动在匡亚明楼3094室举行,本次研讨的主题是“技术与现代国家的建构”。报名参与研习营的二十余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本次专题研讨。此次活动由吉林大学鼎新学者博士后、第三届“国家与文明”研习营指导教师殷昊博士主持。
在文献汇报与评议环节,王馨同学围绕《科学、文化与现代国家的形成》一书的第六章进行了阅读汇报。她从爱尔兰现代国家建构的案例出发,介绍了土地、公路、建筑等工程文化如何转化成基础设施范畴,并最终形成爱尔兰现代国家建构的文化基础。她提出,物质上的治理将人造环境转化为基础管辖区,继而将国家地域建构成一个完整的物质实体,而作为实践工程的社会测量和社会定界技术使国土与国家观念整合,最终建构了国家制度。最后,王馨同学分析了“知识权力理论”同本文论述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讨论了现代技术对现代国家形成的作用与影响。
廖旺明同学对“Putting the State on the Map:Cartography, Territory, and European State Formation”一文进行了讲解。他首先介绍了制图学的意义和起源,指出制图学将空间理解为纯粹的数量,使世界客观化为平凡的表面。他提出,作为空间知识储存的地图,反映了统治者为深入其统治土地而发起的调查,而地图以线性边界和同质空间为模型的特征则重塑了空间形式。最后,廖旺明同学探讨了地图如何成为代表政治权威的象征,以及在传统国家的转型过程与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技术作用的异同。
魏胜男同学对“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The Case of Canadian Television”一书进行了文献汇报。她首先回顾了加拿大的历史文化与族群冲突,介绍了魁北克问题的由来及影响,指出加拿大是被困在北美大陆的欧洲社会。她提出,受美国文化外溢效应的影响,加拿大本土文化产品的供应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加拿大制定了保护本土文化的广播电视政策,该政策对强化加拿大民族认同产生积极意义。最后,魏胜男同学分析了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属性与民族认同目标之间的矛盾,探讨了传媒技术发展与公众舆论及社会运动的关系。
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本次活动的研讨文献交流了观点。殷昊博士总结了本次研讨的发言,针对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技术路径”提出了看法。他提出,物质、空间与文化是技术介入国家建构的三重维度,而技术在国家建构中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属性。政治学对技术要素的关注,有助于学界重新审视现代国家建构的历程。最后,殷昊博士对下一期专题研讨主题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事宜做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