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晚,第三届“国家与文明”研习营第五期专题研讨活动在匡亚明楼3094室举行,本次研讨的主题是“技术与国家的组织变革”。报名参与研习营的二十余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本次专题研讨。此次活动由吉林大学鼎新学者博士后、第三届“国家与文明”研习营指导教师殷昊博士主持。
在文献汇报与评议环节,王霖同学对“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shifting nature of political organization”一文进行了阅读汇报。她提出,互联网等新兴通信技术的产生降低了交易成本、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边界、提升了信息和新型知识管理系统的可访问能力,进而促成组织形式的变革。本文构建一个二维的集体行动空间模型来研究各类组织形式,并探讨了这一新理论框架对当代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影响。最后,王霖同学指出,关于组织形式的探讨不仅是组织理论的关键议题,也是集体行动、社会资本和利益集团等理论的重要议题,理解技术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可以形成审视上述议题的新视角。
王泽华同学对《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一书进行了讲解。他首先介绍了虚拟、虚拟政府等本书的核心概念,梳理了官僚制和网络治理等核心理论,提出信息技术是影响政府结构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技术潜力,并归纳了信息技术赋能政府的运行机制。最后,王泽华同学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指出技术虽然受制于制度,但不意味着技术本身没有主体性,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会导致政府治理结构的深刻变化。
刘文文同学对《控制论革命者:阿连德时代智利的技术与政治》一书进行了文献汇报。她首先介绍了“Cybersyn项目”背后阿连德时代的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国际环境,指出“Cybersyn项目”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遇到的经济困难,整个系统设计试图帮助智利经济快速适应国家政治环境的转变,是将政治价值嵌入技术系统中。“Cybersyn项目”受到国内政治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与反对,并在1973 年智利军事政变后遭到废止。最后,刘文文同学基于“Cybersyn项目”的始末,探讨了科技中心论和科技统治论,提出科技系统是关乎价值的。
孔昕如同学汇报了《复杂任务情境中技术如何促进部门协同——基于S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的案例研究》一文。她指出,文章基于S市的典型案例,将基层政府部门间的权力关系纳入分析视野,探讨技术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政府部门间的权力关系,并从组织学的研究视角构建“分布式权力网络”和“分布式治理”,以进一步解析技术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新权力结构及其治理形态。最后,孔昕如同学进行了总结,提出本文为回答“技术如何促进政府部门横向协同,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之问提供了一个探索性答案。
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本次活动的研讨文献交流了观点。殷昊博士总结了本次研讨的发言,解释了“信息技术为何特殊”以及“信息技术与政治组织的互构”两大议题。最后,殷昊博士对“新技术”和“新政治”提出了看法,并对下一期专题研讨主题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