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上午,第五届“国家与文明”研习营第三期专题研讨活动在匡亚明楼3094室举行,报名参加研习营的20余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了本次专题研讨。此次活动由第五届“国家与文明”研习营指导教师殷冬水教授主持。
在文献汇报与评议环节,刘冉同学汇报了《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的挑战》这一著作的主要内容。刘冉同学指出,本书关注美国国家特性和国家认同的形成和挑战,分析了美国国家认同变化的趋势,明确了美国国家认同的对象,阐述了美国国家认同可能面对的挑战,并提出了重振美国国家特性的三种不同方案。刘冉同学认为,本书具有理论的预见性,提出了美国国家认同建构面临的危机,指出国家认同建构应当重视文化因素、群际因素、阶级因素和国际因素,同时还要关注国家自主性对于国家认同的影响。

何海洋同学汇报了“Modern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Ethnic challenges to the modern nation state”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何海洋同学指出,文章从现代性理论的变迁和缺陷出发,梳理了现代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解释了文化归属对于国家认同的意义,整合了民族主义理论和现代性理论的可取之处,提出了自由民族主义理论。何海洋同学认为,本文拓展了现代性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民族现象,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启示。

王鑫同学汇报了“Globalis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ion across sixty-three countries”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王鑫同学结合文章内容指出,文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梳理了全球化和民族认同的关系,提出了全球化对于民族认同的双重影响,特别分析了民族认同的不同维度,指出了全球化水平与国家认同、民主主义之间的联系具有清晰的模式。王鑫同学认为,本文区分了民族认同的维度,多层次分析了全球化对于国家族认同的消极和积极之处。最后,王鑫同学总结了文章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在评议及研讨环节,殷冬水教授指出,国家认同构建的危机和挑战是国家认同理论的重要问题,只有理解了国家认同构建的危机和挑战,才能理解应从什么方面建构国家认同。研究国家认同的危机与挑战,既应该有国内政治的视角,也应该有国家间政治的视角,既应该研究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状况,也应该了解国家治理的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围绕国家认同的现实难题、国家认同建构的社会基础、国家认同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国家认同与全球化等内容,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讨论。

最后,殷冬水教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同时就下一期专题研讨的文献进行了介绍,布置了下期活动要研讨的问题。
